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范古农答:不净观,慈悲,因缘,数息,念佛,不知何解。

    问:不净观,慈悲,因缘,数息,念佛,不知何解。   范古农答:不净观者,一切物悉皆不净也。先从自身起,若眼有泪,鼻有涕,耳有末,口有唾,身有污汗,乃至脓血遍体,尿屎满腹,纵日日澡浴而秽不加损,其不净也如此。他身亦然。推而广之,遍一切。此为不净观。慈悲观者,以善待人,犹母视子者曰慈。矜人之苦,犹母怜子者曰悲。作此观者,先须设想有人于此,我爱之,我怜之,久久纯熟,乃推而及于一切人物。...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195212777.html
  • 问:那么吃素究竟要明那些理呢?

    问:那么吃素究竟要明那些理呢?  答:如果要把吃素的道理讲一讲,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的,简单地说,应该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明理;①不净观;②慈悲,③因果,④平等,⑤亲缘,⑥营养等。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14512042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对丈夫家人充满仇恨,怎么办?

    便生嗔恨。 1、爱情的特点就是私有和占有;爱情是有条件的,既不高尚也不是永恒的,只有超越了小我、自我,才能迈向大我与无我。 2、对治嗔恨心的方法:是修“慈悲”。慈悲观又作慈心、慈愍观,是多嗔众生观想由予乐拔苦而得到的真正快乐。 慈悲一天修两次,每次约半小时,修一至三个月。 慈悲资料如下: 在线播放慈心(新加坡)广超法师讲解:http://blog.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法师|仇恨|慈悲|充满|家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3/2218423507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学修的内容是什么?

      赵朴初答:教理的研究和禅定的修习,内容不外乎前面说过的三十七道品。三十七道品中基本修习的是四念处观(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),在修四念处观之前,初入道者先学五停心观,即不净观、慈悲、因缘、界分别和数息。总之,修定修慧的方法很多,这里不一一列举了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6194910733.html
  • 问:请你将素食六种“”,综合分析一下好吗?

    问:请你将素食六种“”,综合分析一下好吗?  答:第一,从“世法”和“佛法”来综合分析:  ——“亲缘”,是佛法中独有的,世法是不讲亲缘的。  ——“不净观”、“慈悲”、“因果”和“平等”,世法讲,佛法也讲。如“慈悲”在世法中实际是讲“爱”;“因果”在世法中只讲现世因果,不讲三世因果;“平等”在世法中则是在有“我相”对待基础上的平等;“不净观”在世法也只讲“眼不见为净”。所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14612043.html
  • 如何对治烦恼、情执

    其实就是亲情的扩展。什么叫观世音菩萨?观世音菩萨就是把所有的众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。   慈悲如何修?就是先把亲情扩大到与你无关的人,再扩大到冤家敌人,这就是慈悲。所以,对于“情&...都不好。   贪爱心较强的人,可将力量提升为修慈悲;同样的,嗔恨心较强的人,则可将力量化为正义感。   因此,若能知道这些原则,则较容易处理情执。“知”方面的错误见解&...

    佚名

    情爱|烦恼|慈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31540411.html
  • 问:“五停心观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慈悲:是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怜之相,以停止嗔恚(梵语pratigha)。 三、因缘:是观察一切法皆从因缘生,前因后果,空无自性,历历分明,以停止愚痴(梵语moha)。 四、念佛:是观察佛身相好,功德庄严,以停止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。 五、数息:是观察呼吸出入之相,每一出入,皆暗数自一至十,乃至一至五十,一百等,以得正定,停止散乱之心。(如本法师著《佛学问答》)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4077687.html
  • 问:如何克服嗔恚?当它生起时,如何对治?

    答:你必须有慈悲心,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,当修慈悲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,不要因此而生气,否则,你比他更无明。要心怀慈悲和智慧,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。要内心充满慈悲,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,在打坐时,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。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,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。 有时候,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止粗暴,可能会心生懊恼,是自讨苦吃的,这样不是佛法。你可能这么想:“他们不像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0352687531.html
  • 佛教慈悲理念对社会的作用

    社会,物质文明高度发达,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提高,佛教在这么一个社会兴旺的时代里,其作用也越来越大。   佛教的慈悲可为和谐社会做贡献。慈,即给人欢喜,化解人内心的烦恼和矛盾,减轻人心里的压力和焦虑;悲,即帮助人解决困难,解除身心痛苦。佛教的慈悲是以无私奉献为前提,不管为任何人提供帮助都是秉持不记报酬、不图回报,完全是出于一种真诚、关爱、关心、奉献、大慈悲心出发。因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,也就成就了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878311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2008春节禅修活动圆满结束

    中国佛网讯 2008年2月8日下午,重庆华岩寺2008春节禅修活动圆满结束。 今天的活动包括上午的禅修和下午的营员交流活动。在交流活动中,营员们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在禅修过程中的体验及所得。一位营员说道:“在禅修过程中,学会了太多。学会了随时随地的慈悲,学会了要把我的喜悦与周围的众生分享,也让我明白,原来喜悦不只可以感染别人,也可以感染自己。”斯里兰卡Kirama 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重庆华岩寺2008春节禅修活动圆满结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2/00345720627.html